~ 每一片花瓣的舒展都有它的時機和節拍,我們無法在一次練習當中,就讓這朵千瓣蓮花全然地打開,讓生命成為一朵持續開放的千瓣蓮花,這是我們對於生命所負的責任。』


美國禪修大師傑克·康菲爾德

有一個關於靜心冥想的比喻:


他說靜心有如千瓣蓮花的開放,

每一片花瓣的舒展都有它自己的時機與節拍。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朵千瓣蓮花。

讓自己從含苞待放,到完全盛開,

是每一個生命內在的脈動和渴望,

就象一朵千瓣蓮花一樣。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

我們的生命就有了本質的不同。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

生命就不再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

而是一個引領我們不斷進入新的風景的旅程。


我們能夠享受風和日麗的時刻,

也有能力去承受暴雨雷電,甚至歡迎暴雨雷電。


對於一朵千瓣蓮花,

風和日麗和暴雨雷電都是它需要的營養。

我們可以通過靜心、動禪去體會這一點。


靜心可以坐著,也可以站著,走著,

或是做任何事情,包括與人說話、閱讀、跑步、

做愛、處理工作、跟人爭吵……

靜心只是一種全然當下的狀態,

與我們在做什麽事無關。


事實上,做任何事情的恰當的方式,

就是以靜心的狀態去做。


只有以這種狀態去做,

我們的努力才既有力量,同時也恰到好處。


坐著的冥想,也就是說,靜心,

是達到這種狀態的最基本的練習。


靜坐是一種放下思維,放下頭腦,單純地、全然地去感受我們的身體,感受我們的生命的練習。


在靜心當中,我們能夠不斷深入地體會到

我們的生命是一朵千瓣蓮花這一比喻。


人很容易讓自己的生命處在孤立和封閉的狀態,

我們習慣於把自己的思想投射於外界,

一刻不停地試圖去控制外界,我們很少真正地、

有意識地去感受自己的內在,探索自己的內在,


以至於當我們終於試圖安住下來

安安靜靜地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候,

我們的腦子裏塞滿了各種各樣的念頭和噪音。

我們的身體仿佛是一個黑箱子。

我們感覺不到裏面有什麽正向能量。

那裏的空洞和空虛帶來疼痛,

帶來恐懼,帶來焦慮和壓抑。

我們不由自主地又抓住腦子裏出現的那些念頭,

那些誘惑,直到我們再次對自己感到厭倦。


然而,就像康菲爾德的比喻所說的,

每一片花瓣的舒展都有它的時機和節拍。

我們無法在一次練習當中,

就讓這朵千瓣蓮花全然地打開,

讓生命成為一朵持續開放的千瓣蓮花,

這是我們對於生命所負的責任。


著急和不耐煩無法為這朵千瓣蓮花

提供它所需要的營養和力量,

只會讓它越來越緊縮起來。


事實上,許多人的生命,

到了對靜心產生興趣的時候,

已經是相當緊縮,甚至快要枯萎的狀態,

我們習慣了過份用力,

難以適應全然地,完全無我的等待,


靜心是為了讓我們有意識地去感受

一種全然無為的狀態,

有意識地練習不用力,


就像佛陀在靈鷲山法會上拈花微笑一樣,

看起來什麼都沒說,卻又說了ㄧ切,

當你練習靜心瑜伽時,看似什麼都不需要努力

但ㄧ切又自動在發生中,


當心在全然的靜養靜默中,

身體才能開始有足夠血色,

開始重新變得豐滿和流暢


我們在全然無為的狀態當中,

在全然不用力的狀態當中,

真切地感受到身心花瓣一片片漸次舒展和打開的美妙。


你的身心千瓣蓮花ㄧ直都在

她始終在那裏,


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在自己的內在當中感受到她的存在。

但是這種隨時隨地的感受一開始需要持續的,

有意識的練習,直到我們開始成為這朵蓮花本身,

直到我們與她的連接越來越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


生命的妙不可言就在這裏。

這是一朵可以越來越美麗,

越來越光彩熠熠的千瓣蓮花。


它不會枯萎和雕謝,除非我們不再忠實於她,

除非我們出於對人言的恐懼,

不再靜心去感受它的脈動,

不再按照它的需要,而不是我們人為的臆想,

給它應有的照顧。


我們可以靜心當中去感受這朵千瓣蓮花的美,

也可以在生活當中任何其它的時刻去感受

這朵千瓣蓮花的美。



                  文字摘自Niseema Tsa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